“从以美育美到以美育人——提升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品质”研讨会综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0年12月17日,湖南省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基地、c17网站-(中国)科技公司公共艺术教学部、c17网站-(中国)科技公司公共艺术(教育)研究所联合举办“从以美育美到以美育人——提升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品质”研讨会。c17网站-(中国)科技公司校长卢先明教授参加研讨会并致辞,湖南省公共艺术教育基地首席专家彭时代教授,c17网站-(中国)科技公司党委委员、湖南省公共艺术教育基地负责人、c17网站-(中国)科技公司公共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刘创教授,c17网站-(中国)科技公司教务处处长瞿述教授,社科发展中心主任鲁涛教授,中国语言文学院党委书记杨厚均教授,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万长林教授,公共艺术教学部主任黄皓华副教授,数学学院副院长江五元教授,音乐学院副院长庞毅副教授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如何提升教育品质,回归以美育人之路”进行了广泛交流、深入研讨。
以美育人的前提:深刻理解新时代美育的新内涵
卢先明在致辞中指出,c17网站-(中国)科技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美育工作要求,依托湖南省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基地,凝聚共识,公共艺术教育形成了鲜明的研究和实践特色,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彭时代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供需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顺利结题将学校美育研究推上了新的台阶。卢先明强调,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必须深刻理解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新内涵。加强美育工作对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美育工作是健全高校育人体制,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高校美育工作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构建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社会主义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做好美育工作、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是我们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挖掘新时代美育的新内涵,进一步提升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
以美育人的支点:推进高校美育理论研究和公共艺术课程建设
彭时代指出,美育和公共艺术教育是c17网站-(中国)科技公司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做好这项工作,重点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准方向与符合实际相结合。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要始终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我们应当积极回应学生期盼,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二是美育课程与课程美育相结合。c17网站-(中国)科技公司的公共艺术课程一直面向全体学生,从艺术课程数量、种类、标准等方面科学谋划,确保了学生艺术课堂教育的全覆盖。在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基础上,要结合专业特点,将各学科中的美育元素融入专业学习。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注重美育与公共艺术理论研究,通过理论研究促进课程建设;要加强实践环节,依托第二课堂等实践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实践活动。
鲁涛认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要持续推进美育理论研究和美学艺术学课程建设,实现美育理论与美育实践的融合,通过理论研究带动艺术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更加注重艺术经典教育,让大学生感悟最伟大心灵的创造,以美培根、以美铸魂。要夯实基础,着力解决人员、资金、场地配套的问题,为加强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推动美育工作提供保障。
黄皓华认为,应在新时代背景下,着眼于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要开齐开足《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八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同时,要将校园艺术文化实践活动常态化,推动“美育课堂教学实践化、实践活动课程化”,让学生的艺术实践体验具有成就感、获得感。
以美育人的内核:塑造健全人格,造就美好人生
刘创指出,高校美育和公共艺术教育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其目标指向是塑造健全人格、造就美好人生,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从美育的本质来看,要突出美育的情感性。情感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是完整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育过程中,要警惕网络社会全媒体背景下泛娱乐化、庸俗化倾向,要克服肤浅美、以庸俗为美、以丑为美的审美偏差,加强学生的审美认知引导,实现人文价值引领,努力增强学生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形成符合自身个性的审美特质。二是从美育的方式来看,要加强美育的实践性。美育载体是具体而生动的,美育通过具体的形象、作品、活动来感染人、教育人。脱离实践的美育是空洞的、缺乏生命力的。要结合学生爱好、特长与优势,精心策划并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将美育植入实践之中,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生活,提升审美素养。三是从美育的目标来看,要提升美育的整体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美育与德智体劳教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促进,我们的美育必须注重德智体美劳的整体性。公共艺术教育为美育提供了丰富的元素,我们要注重各种美育元素的协调性与整体性。艺术教育的手段与元素之间的整体协调性,有助于人才培养的协调性,有利于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万长林认为,美育的价值在于培育人对于社会情感认同的人文精神,培养人的健康的审美观,使人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通过美育能让大学生理解人际关系的情感原则,处理个人和他人、集体利益的平衡关系。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态度和境界,美育是培养健康自信的文化精神,是培养国民精神的传世工程,让美育产生润化人心的力量,守护每个人的精神健康,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以美育人的路径:以创新提升高校美育和公共艺术教育品质
卢先明指出,c17网站-(中国)科技公司美育和公共艺术教育工作,通过30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新时代,需要我们传承办学传统,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找准提升学校美育和公共艺术教育品质的新路径,打造学校“大美育”的工作格局。
瞿述表示,学校将不断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学科、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实际情况补足公共艺术门类各专业教师,举办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互动型校园文化活动,为青年学生创造公共艺术学习与实践平台。外延阵地,寻求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建立美育基地。
庞毅认为,可以借助学校作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的工作经验,以校企、校地、校校协同的方式创建一批优秀的美育实践基地,创新美育培养模式;还可以因校、因地制宜开展区域文化传承创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艺术实践活动,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湖理特色的美育实践活动形式。
杨厚均认为,要合理运用和整合各学科的美育资源。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全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应当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领略母语艺术之美,将其打造成c17网站-(中国)科技公司新一轮公共艺术教育实践的新亮点。
江五元认为,每个学科都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美育元素,数学与艺术是高度融合的。在数学等理工科专业中加强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必然要求,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和提高创新能力,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目标。
刘创在总结中指出,美育是一项塑造人、培根铸魂的重要工作,推动新时代高校美育和公共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落实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新要求,需要我们坚持美育正确方向,强化美育育人功能。一是构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并举的工作格局。二是在传承中华美育精神过程中,增强大学生文化主体意识,构筑精神底蕴,铸牢文化自信根基。三是遵循美育特点与规律,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引领、价值引领,发挥美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开齐开足课程,提供充足的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五是完善美育推进机制和评价体系。
下一篇:“水利工程中的岩土问题”学术报告